2008年1月20日 星期日

facilitation: 團隊溝通2.0

自從世界是平的一書流行以後,對單位內最大的影響就是開始探討Web 2.0能夠在學習上有怎樣的應用。由於網路的開放性,造成相當大的一個結果是消費者或使用者能夠非常容易的發表自己的想法及回饋給廠商,從行銷的觀點來看,廠商能藉此掌握消費者的心聲及使用經驗,進而發展出更符合消費者需要的產品。

簡單的說,Web 2.0的威力之一,在於吸收眾人的觀點,而這也證明了一件事情:三個臭皮匠絕對勝過一個諸葛亮,一個人的想法肯定比不上五個人的來的周全。當然,確實有像Bill Gates、Jack Phillip這樣絕頂聰明、具有超乎常人剖析能力的人存在,許多國內企業主也往往都是靠著自己的膽識及獨到眼光來闖出一番事業,但若從頭到尾都是靠自己一個人,對於市場的掌握以及資訊的吸收終究有限,無法兼顧多元的觀點,進而發展出更正確的策略決策。

但,有哪些技巧或方法能夠幫助我們在日常工作團隊中彙整眾人智慧呢?我認為,facilitation中的一些方法會是解答之一。以去年底資策會推出的參與式領導力課程內容為例,裡面的深度匯談以及團隊共創法對於匯整眾人智慧就有絕佳的效果。透過讓每個人都開始發言、自由發言,也讓每個人把精神專注在發言者身上,讓團隊中的各種想法可以恣意的在團隊成員之間流動。

有趣的是,這樣的方法,如果沒有親自體驗過,恐怕主管很難領會箇中效益。而目前國內對於facilitation的認識及接觸機會都不算多,加上這類型課程多所費不貲,要讓大多數的主管學習到這樣的技巧,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就一個親身體驗過的學習者來說,我認為,如果你認同Web 2.0概念對於企業或學習所造成的影響,那麼,facilitation的效果肯定可稱為是"團隊溝通2.0"、"策略發展2.0"或甚至是"領導2.0"。

更多資訊,可參考資策會網站

2008年1月17日 星期四

最佳損友

有一首歌,我很喜歡
聽了很多次,有兩三次聽到哭
從來沒有聽到一首歌可以把男生的友情描述的這麼好
特別放上來,跟大家分享



朋友 我當你一秒朋友
朋友 我當你一世朋友
奇怪 過去再不堪回首
懷緬 時時其實還有

朋友 你試過將我營救
朋友 你試過把我批鬥
無法 再與你交心聯手
畢竟 難得 有過最佳損友

從前共你 促膝把酒 傾通宵都不夠 我有痛快過 你有沒有
很多東西今生只可給你 保守至到永久 別人如何明白透
實實在在 踏入過我宇宙 即使相處到 有個裂口
命運決定了 以後再沒法聚頭 但說過去 卻那樣厚

問我有沒有 確實也沒有 一直躲避的藉口 非甚麼大仇
為何舊知己 在最後 變不到老友
不知你是我敵友 已沒法望透 被推著走 跟著生活流
來年陌生的 是昨日最親的某某 

生死之交當天不知罕有 到你變節了 至覺未夠
多想一天 彼此都不追究 相邀再次喝酒 待 葡萄成熟透
但是命運入面 每個邂逅 一起走到了 某個路口
是敵與是友 各自也沒有自由 位置變了 各有隊友

問我有沒有 確實也沒有 一直躲避的藉口 非甚麼大仇
為何舊知己 在最後 變不到老友
不知你是我敵友 已沒法望透 被推著走 跟著生活流
來年陌生的 是昨日最親的某某

早知解散後 各自有 際遇作導遊 奇就奇在 接受了 各自有路走
卻沒人像你 讓我 眼淚背著流 嚴重似情侶 講分手

有沒有 確實也沒有 一直躲避的藉口 非甚麼大仇
為何舊知己 在最後 變不到老友
不知你又有沒有 掛念這舊友 或者自己 早就想通透
來年陌生的 是昨日 最親的某某
總好於 那日我 沒有 沒有 遇過 某某

coaching 新手教練一級!

一個好的主管,除了會罵人之外,更應該適時的扮演好管理者、領導者與教練的角色。

最近在TWP上了coaching in you的課程,真正對coaching這件事情開始有了深刻的瞭解。以往一般人對於coaching的瞭解是teaching或是mentoring,比較是經驗的傳承,而事實上,真正的coaching應該是扮演類似鏡子的角色,讓員工看到自己的行為成功與否以及結果。

講起來容易,但是要學習的技巧恐怕不是那麼簡單。以最基本的"傾聽"來說,往往主管都覺得自己做的很好,但事實上,做的最差勁的也經常就是主管。

經過三天的完整課程,接下來要做的包括兩個月的演練及三次的follow-up。我宣布,我是新手教練一級!

閱讀"秘密"一書關鍵字

願景版 關想 要求->相信->接收
感激 期盼 現在就擁有 吸引 豐足 愛 感謝
我付的起 給予財 假裝 確認行動
反映期待 先填滿自己 欣賞他人
笑是最佳良藥 我就是完美
人會成為他想的樣子 覺察
現在就去感謝美好 做你喜愛的事

品牌的體驗趨勢

近十年來,行銷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議題。自施振榮先生提出微笑曲線後,產官學研莫不一一背書,加碼強調行銷的重要。有趣的是,從施先生的觀點,他從來沒說過一定要做行銷,也從來沒有說過研發跟行銷比製造或OEM高尚,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研發與行銷的利潤會比較高。

Anyway,看起來打品牌跟做行銷是我國將會長期投資的方向。根據眾多學者專家提出的研究成果,我們認同品牌的價值,我們認同投資在廣告及活動贊助上將會爲品牌帶來價值,也認同對於消費者的研究是必要的,唯有藉此才能訂定正確行銷方向。

一切似乎看起來就是這麼一回事了,都確定下來了。此時,"體驗行銷"與"顧客體驗管理"的學說卻開始倡導另一種思維,告訴大家這一切都是顧客的體驗!不管是廣告、產品、活動贊助還是相關服務,一切都要符合顧客需要的體驗。

那,回頭來看,究竟品牌的價值如何產生?學者專家講的太玄了,什麼品牌是一個"字眼"之類的,又或者說品牌是不斷的投資的結果,若要我自己說,我覺得,要看品牌,先要看身處在哪個產業,而這個產業的消費者購買行為又是如何?

高涉入性與低涉入性產品打品牌的方式絕對不同,其次,不論是怎樣的品牌,我認為形成的方式都跟消費者體驗有最直接關係。畢竟,回頭想想目前自己的購買行為,除了功能性或情感性訴求外,口碑也是很大的影響因素。口碑就是他人體驗過後的結果,而自己受廣告告知而購買產品後,如果哪個部分的體驗不好,也會停止購買。

若從體驗的角度來看,可以把廣告、贊助、公關活動、售後服務等等都當作是體驗的一種,消費者被滿足的數量多了,市佔率就高了,品牌的價值才會出來。

簡單的說,我認為不是行銷活動使得品牌的價值產生出來,而是各個環節注重體驗的結果,使得品牌有了意義。

2008年1月16日 星期三

個人對於facilitation的初體驗及一點看法

開始對於facilitation這個字眼有印象,大概是始於07年育碁George做的分享。去年剛好在幾個場合聽到George分享從ASTD大會中聽到的重點,其中被George認為最新的趨勢,就是facilitation。然而究竟其中談論的是什麼?怎麼做?有哪些重點?我根本搞不清楚...

07年底,有幸跟ICA的Larry合作參與式領導力課程,算是對facilitation有了初體驗。課程中,有分享幾個重點模組,包括ORID以及團隊共創法等等。雖然覺得這些主題還算不錯,尤其是團隊共創法,但或許是過去上過AsiaWork這種高強度的課程,對Larry傳授的內容感受就覺得不深 。

最近,由於要協助企業申請Brandon Hall競賽,因此找了一位顧問幫忙。顧問認為,要把個案作好,過程中很需要他扮演facilitator的角色,因此或許會需要一兩天的facilitation workshop

本來我對於這樣的想法覺得還蠻好的,反正我也大概上過一些課程大概知道facilitation的樣貌以及產生的效果,因此表達贊同。沒想到,當談到專案價格的時候,實在是讓我乍舌,原本預期一個單純的申請送件參賽,成本竟高到像是撰寫一份專業的產業分析報告

實際報價多少,這邊不便透漏,但至少是六位數字,其中又以facilitation的報價為主。重點是,從去年底到現在,慢慢的讓我對於facilitation有不好的體驗。我的體驗是,引導師以"引導師"的名號自稱,標榜著影響深遠的效果,又或者一副道德導師的樣貌,不時的表現出對於人的關懷及體驗,但當談到價格的時候,往往決不手軟,讓我有相當大的落差

當然,或許是我對facilitation接觸的還不夠多,所以判斷會有錯誤。而對於從去年中到現在,以上就是我個人到這個階段的體驗罷了...

2008年Brandon Hall競賽 開始!

繼07年輔導來來超商申請並獲得Brandon Hall競賽Best Results類銅牌獎後,今年本團隊決定再接再厲,希望能再次輔導國內個案參賽,提升我國企業數位學習應用的國際知名度!

根據今年辦法,除了原本的六類比賽項目外,另外增加了四類新的獎項,包括:Mobile Learning, Video for Learning, Virtual Worlds for Learning, Game for Learning...

其次,Best Use of Content-Sharing Tools for Learning則是去年原有而今年修改的獎項項目,今年申請參賽的期限是 3/21,照今天已經1/13的情況來看,大約只剩兩個月多一點,有興趣參加的企業,最好要加緊腳步了

事實上,過去五年由於工業局企學網補助的推動,刺激了相當多企業導入數位學習,也由於審查中需要許多的故事包裝,因此撰寫報告應該不會造成太多負擔,有興趣參賽的企業,真的可以開始盤算一下

至於要申請哪些獎項才會比較有機會得獎呢? 個人覺得,Best Results, Best Learning Team以及Best Blended Learning都是有機會的,此外,由於市場規模及發展成熟度,Best Custom Content應該會是國內廠商申請最吃力的項目

針對Best Results, Best Learning及Best Blended Learning去年的個案,本人將於近期在此摘錄重點與大家分享

其他詳細資訊,可參考Brandon Hall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