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5日 星期二

團隊智慧真的比睿智的領導人強?

在爲facilitation著迷的同時,最近有一個想法突然出現在我的腦中...

  "難道,團隊智慧真的可以產出更棒的成果嗎?"

雖然親自參與了不少的團隊引導活動,見識到團隊引導的效果及妙處,但回頭想想,每個成功的公司似乎都有一個英明的領導者,由於他們做出具前瞻性的獨特決策,使得公司可以發展到今天的榮景,就好像郭台酩之於鴻海、張忠謀之於台積電、張明正之於趨勢、張華楨之於訊連........講出一百個企業,幾乎就可以說的出對應的領導人。如果要談中小企業,那幾乎更是如此,大多的中小企業都是由創業家一手開創及經營,何來團隊智慧之有?

問題出在哪?

看起來,三個臭皮匠不一定真的勝過一個諸葛亮。然而,讓我們回過頭來看引導的觀點以及團隊智慧的起源,都是因為每個人有自己個別的觀點,對於事物的認知或多或少都是偏頗的,而透過多元觀點及意見的投入,能夠使團隊中的每個人更看清楚事情的真相,並發掘出過去個人沒有看到的事物多元面貌。從這個角度來看,對企業經營來說,有天縱英才的領導者固然很重要,但既然團隊智慧的引導只會對決策品質有加分而無減分,透過多元觀點的貢獻能一次提供豐富的資訊給領導者,我們還是應該肯定團隊引導及共創智慧的價值

有的時候,我們需要面臨的可能是相當專業或專門領域的問題,比如說:怎麼加強產品行銷?像這樣的問題,其實需要參與討論者的先備知識,使得團隊智慧的品質能確實提高。像這樣的問題,有兩種可能的解決方式來召集參與討論者

第一,開放式的邀請,亦即將要討論的問題發布給團隊,有心對此問題貢獻的成員自由參加。雖然仍然會有些不具備先備知識的成員參與,但至少參與的人是關心這個問題的,也希望對這個問題有一些貢獻,因此,成員們的意見對於問題的解決或多或少會有貢獻

第二,則是篩選對象後,要求或開放參與。透過篩選機制,我們更可以確保參與者的先備知識是否足夠,但另一個可能產生的問題,就是答案一致性會太高,使得創意及多元性因此而削弱

對於在企業中運用引導來引發團隊智慧,或許如何妥善運用篩選及開放邀請機制才是提高引導品質的關鍵!

沒有留言: